《城市与文化遗产》以中国最为典型的历史城市为考察对象。 立意:(1)从城市发现历史;(2)从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角度,探究城市与环境、政治、经济和人的关系,发现城市中的历史遗存和文化遗产,展示中国特色城市的景观、风貌和个性;(3)进而探索延续城市文脉,发扬城市文化精神,创建宜居、文明、繁荣、秩序新型城市文明的新途径。
累计选课
85,986人
选课学校
284所
公众学习者所属学校
173所
累计互动
946,452次
了解
更多
教授
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教授、华中卓越学者(教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骨干培训师。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华中国学》执行主编、湖北广播电视台和楚天交通电台特约评论员。长期从事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地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及教学,开设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历史地理》《百年中国》《城市与文化遗产》等课程, 其中《城市与文化遗产》被认定为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曾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三育人奖”和研究生“知心导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省、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儒学传播与汉晋南朝文化变迁》、《先秦秦汉政治价值观研究》、《上兵伐谋:<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管理》等著作多部。
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建筑历史教研室主任,注册城市规划师。2005年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毕业。现主要从事建筑历史理论方向教学与研究。对于城市史、建筑史等专业领域有十余年的研究与教学经验,发表论文多篇。对于武当山古建筑群保护、武汉城市史研究、湖北工业遗产有长时间关注与研究。2020年初参加《建筑学报》组织的新冠疫情专题笔谈。对于建筑防灾领域有较长时间关注与实践探索,并担任武当山消防支队的战情顾问。多次参与国际建筑工作坊教学等活动,过去十年间到过欧亚非三洲数十个国家探访建筑与城市。与英国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建筑学院、德国代特莫尔德建筑学院、南非开普敦大学建筑系等建筑院系有着持续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担任《新建筑》杂志特约编辑。
老师您好!感谢您对本课的认可,请准确填写您的个人信息,
我们的运行服务专员会跟您联系,沟通选课事宜。
提交成功
我们的运行服务专员会在1-3个工作日内同您进行电话沟通,请保持手机畅通
请选择您的使用目的
该门课程当前学期未运行哦~
如您是为了自我提升请选择下方【去学习】按钮;如无【去学习】按钮则说明老师并未发布该课程的公开课,请选择其他课程
您当前身份为学生,仅老师可提交共享课选课申请。
该门课程未发布公开课,请选择其他课程~
该门课程为资源库课程,请去学堂选择【资源库课程】~
您当前选中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