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以地球为研究对象,涉及地球基本性质、地球的演化与地质年代,地壳的物质组成,内力与外力作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该课程,可以正确认识固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和自身发展规律,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与改善生存环境,有效防治自然灾害,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地球科学概论》在我校有20多年的开设历史,积累了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培养了一支较为优秀的课程团队。本课程是一门通识课程,合适所有对地球科学感兴趣的本、专科学生和社会人士。
累计选课
9,486人
选课学校
35所
公众学习者所属学校
55所
累计互动
86,877次
了解
更多
教授
彭花明,博士、教授。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专职教师。研究方向为矿物岩石矿床及地学科普教育。主讲课程为《地球科学概论》、《晶体光学》、《宝石学》、《岩石学》。负责建设了1门省级优质课程,参加建设了2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个。主编或参与编写教材5本。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个,发表论文30余篇。2010年获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副教授
龚志军, 1986年生,江西临川人,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现为东华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释光年代学、第四纪环境、新构造和地貌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 以第一作者发表国际SCI论文8篇,以第一负责人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现主持市厅级项目2项。
讲师
孙岳,男,2015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构造地质学专业。现为东华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讲课程有《地球科学概论》、《普通地质学》和《铀资源地质学》;研究领域为构造变形、低温年代学和三维地质建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讲师
韩善楚,男,东华理工大学讲师,地球科学学院地质系副主任。201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4年1月就职于东华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讲授的理论课程有《普通地质学》、《岩石学》、《地球科学概论》、《灾害地质学》等,实习实践课程有《普通地质学认识实习》、《江山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实习》等。 研究方向为黑色岩系中铀、镍、钼、钡等多元素富集规律与成矿作用研究,以及非传统同位素Mo在古海洋环境中的应用研究等。近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论文3篇。
讲师
许欢,男,1987年生,湖北武汉人。2010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地质系,2016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任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讲师,近三年来主要讲授本科生课程《沉积岩石学》和《专业英语》。先后负责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质调查局、江西省教育厅、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等项目。目前已在国内外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6篇SCI, 1篇EI),通讯作者论文1篇,合作论文30余篇。曾获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优秀青年论文奖、程裕淇优秀研究生论文奖等奖项。
讲师
严杰,男,1987年7月生,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讲师,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青年骨干教师。2011年8月国家公派至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3月获地质学专业博士学位。自2010年起,长期致力于构造地质学及矿产普查与勘探相关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涉及构造地质变形历史,三维地质建模,矿产普查与勘探等。主讲课程:岩石学、地质专业英语、高等构造地质学。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与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
讲师
陶继华,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讲师,博士,地质系副主任。 2012年毕业于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6-2017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合作访学一年。主要从事岩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2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E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级、校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改论文3篇。
副教授
曹秋香,博士,1982年生,江西九江人,2015年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现为东华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矿物、高放废物固化、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3篇,主持并参与省级项目6项。
讲师
吴志春,1986年生,汉族,讲师,在读博士。主持1项国家级项目、多项省部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五)、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三等奖等荣誉。
讲师
曾涛,男,讲师,现为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一名老师。201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获得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花岗岩与区域构造。自2012年任职以来,主要讲授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与区域地质学等本科生课程,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发表论文数篇。
讲师
张修香,博士,讲师。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金属矿床地下开采。主讲课程为《溶浸采矿》、《矿井通风与防尘》及《专业导论》,获得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东华理工大学(2019年)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获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第二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完成江西省教育厅项目一项,校教改一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
讲师
韩芳,博士,讲师。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专职教师,研究方向为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主讲课程为《古生物学》、《古生物与地史学》。
讲师
杨廷禄,博士,讲师。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专职教师,研究方向为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目前主要从事古生代、中生代无脊椎动物化石的形态学演化和古生态意义等研究工作。主讲课程包括《普通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古生物学》、《地史学》、《矿产资源技术经济学》以及面向研究生授课的地层学相关内容。曾获得东华理工大学(2019年)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和第二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
讲师
白永会,博士,讲师。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专职教师,主讲课程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自然资源学》、《风景园林概论》。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学、水土保持、退化地生态恢复,发表论文10余篇。
老师您好!感谢您对本课的认可,请准确填写您的个人信息,
我们的运行服务专员会跟您联系,沟通选课事宜。
提交成功
我们的运行服务专员会在1-3个工作日内同您进行电话沟通,请保持手机畅通
请选择您的使用目的
该门课程当前学期未运行哦~
如您是为了自我提升请选择下方【去学习】按钮;如无【去学习】按钮则说明老师并未发布该课程的公开课,请选择其他课程
您当前身份为学生,仅老师可提交共享课选课申请。
该门课程未发布公开课,请选择其他课程~
该门课程为资源库课程,请去学堂选择【资源库课程】~
您当前选中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