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学是研究畜、禽有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既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和生物学等相关专业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与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外科学、产科学和繁殖学等)具有密切的联系,是这些课程的先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层面,以牛、羊、猪、马、犬、猫、兔和家禽为主要研究对象,使学生系统掌握畜、禽有机体各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特征及其功能关系,初步了解不同动物之间的比较解剖学差异;在能力层面,通过启发渐进式的教学引导,提高学生对纷繁庞杂的动物形态学相关知识内容总结凝练的能力;在综合素养方面,激发学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探讨并掌握动物体形态特征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树立生命活动进化发展、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局部与整体相统一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观点。 本课程分为17个章节,共30学时,其中在线课程22学时,见面课8学时。课程主要内容涵盖畜禽有机体的基本结构、部位名称、方位术语以及运动、被皮、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淋巴、神经、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11个功能系统的解剖结构特征。本课程由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动物解剖学教学团队教师联合主讲,知识体系完整规范,授课内容通俗易懂,课程编排条理清晰,特色鲜明、寓教于乐、格调别致,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能够作为优质教学资源供各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选用。 希望通过我们课程团队的努力,能够让走进课堂的你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下面,让我们共同开启动物解剖学的学习之旅,一起来探索神奇的动物体结构世界吧!
累计选课
4,457人
选课学校
10所
公众学习者所属学校
124所
累计互动
2,032次
了解
更多
副教授
杜晓华,男,博士,教授,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理事,甘肃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新西兰林肯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动物解剖学与组织学的教学工作,为本科生讲授《动物解剖学》及《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兽医形态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讲教师,《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讲教师。先后获“甘肃省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二等奖”、“甘肃农业大学全校教师讲课大赛十佳优胜奖”、“甘肃农业大学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等奖励。主持和参与完成教学研究项目多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甘肃省教学成果教育厅级奖3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比较解剖学与组织学,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 曾获“甘肃省技术标兵”、“甘肃省师德标兵”、“甘肃农业大学‘我喜爱的教师’”、 “甘肃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等个人荣誉称号。 座右铭: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基础兽医学、动物生殖生物学及动物发育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承担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动物解剖学》、《动物解剖技术》、《兽医学研究前沿》等教学课程;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厅及教育厅及校级等科研项目十多项,发表中英文研究论文七十余篇,主持《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精品课程建设获得甘肃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参与《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该成果于2004年获甘肃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4/5),2005年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5)。2011年,2013年,2015年连续获得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甘肃省挑战杯大学生科研训练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获“甘肃农业大学本科生优秀指导教师”;2017年获得“甘肃农业大学讲课大赛十佳优秀奖”;2019年获得甘肃农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论文优秀奖,2014,2016,2018及2020年连续评为甘肃农业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021年评为甘肃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及甘肃农业大学“十三五”优秀本科毕业指导教师。
副教授
扎西英派,博士,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医学教研室主任,从事基础兽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动物解剖学》、《兽医病理解剖》和《高级动物病理学》的教学工作。 研究方向:兽医病理学及动物消化道黏膜免疫学,主持中央高校项目“大白鼠消化道黏膜免疫系统对食品用蜡抵御作用的研究”和“食品包装石蜡对大白鼠肠道屏障、微生物群和代谢的影响”;副主编并出版《现代组织学技术》,两次获得西北民族大学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 座右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讲师
讲师,为本科生承担《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任务。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方向为消化道微生物,以主要完成人身份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多项,代表性成果主要研究了植物精油对绵羊胃肠道发育的调控机理,研究发现牛至精油可以改善胃肠道微生物区系,促进胃肠道发育,解决了牛至精油在绵羊健康无抗养殖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其次通过利用地源性饲料资源开发微生物发酵饲料,利用甘肃高原夏菜剩余物已生产出的优质发酵饲料已在甘肃省内逐渐推广使用。成果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3篇,并获得“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年)。座右铭:一切皆有可能!
讲师
商艳红,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本科生教学工作多年,主讲本科生《动物解剖学》、《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等课程;以主要完成人身份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参加教学工程项目4项,其中省级3项,校级1项,主持省级教学工程项目1项;参编《动物解剖学》、《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等教材;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毕业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座右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讲师
2018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基础兽医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现任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组教师,主要从事动物医学专业和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家畜组织胚胎学、组织切片技术的理论和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动物病原致病机制与组织分子生物学。近年来主要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第一作者4篇)。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分会第一届青年学术论坛作学术报告,荣获优秀论文奖2项、优秀壁报奖1项。 座右铭:立德正身 安于乐教。
老师您好!感谢您对本课的认可,请准确填写您的个人信息,
我们的运行服务专员会跟您联系,沟通选课事宜。
提交成功
我们的运行服务专员会在1-3个工作日内同您进行电话沟通,请保持手机畅通
请选择您的使用目的
该门课程当前学期未运行哦~
如您是为了自我提升请选择下方【去学习】按钮;如无【去学习】按钮则说明老师并未发布该课程的公开课,请选择其他课程
您当前身份为学生,仅老师可提交共享课选课申请。
该门课程未发布公开课,请选择其他课程~
该门课程为资源库课程,请去学堂选择【资源库课程】~
您当前选中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