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 《贵州文物调查研究》是为帮助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升文物学专业理论和文物调查研究能力而开设,又是一门面向广大文物工作者爱好者的专题性很强的通识课程。重点培养学习者独立开展具体历史文化遗存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以此提升其透过文物“见史见人见社会”的专业素与实践能力,养成热爱珍视文化遗产的自觉精神,增强对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认同,使专业知识、时代价值精神与家国情怀得以充分表现。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是本团队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重点选取能够彰显贵州地域内各民族共同发展融合历程、交往交流交融特点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独特贡献的文物实例,阐释其价值。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部分特色板块包括:大一统历史中的贵州高原山地历史文化区、文物调查技术运用、贵州文物的地域特性及其特色文物实例、实地调查与中国历史学之道,既有理论方法的解析,又有典型文物实例的阐释,还有对实地实践调查者的访谈。凸显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知识学习与情操陶冶的融合,力求使“课题变课程、成果变教材、学者变师者”。 课程实践与作业设计 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教学大纲和内容设计贯通了实践,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线上学习任务占50%,每小节有弹题,章节有测试、期末考核题目由题库随机组成。线下研讨占10%,实践环节占40%。既有线上精讲精练,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又有线下实践环节。作业设计重在田野实地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明确,合作研修,并开展调查,独立完成调查任务,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课程效果与评价 本课程教师团队由高校教师和文物考古部门专业人员组成,有跨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人类学的多学科背景。本课程为贵州省文物与博物馆学的专业一流课程,也是国家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教指委遴选的在线示范课程。课程建立了章节测试、专题研讨、小组成员互评、调查研究报告成果汇报等多角度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机制,以自我学习评价和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与调查地部门评价相结合。围绕“教什么”与“怎么教”、“培育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教学的核心,教师团队主动追求文物学科的时代价值,回应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文物工作新人培育需求,努力寻求教师、学生与社会时代的整合创新模式。
累计选课
人
选课学校
所
公众学习者所属学校
所
累计互动
次
了解更多
老师您好!感谢您对本课的认可,请准确填写您的个人信息,
我们的运行服务专员会跟您联系,沟通选课事宜。
提交成功
我们的运行服务专员会在1-3个工作日内同您进行电话沟通,请保持手机畅通
请选择您的使用目的
该门课程当前学期未运行哦~
如您是为了自我提升请选择下方【去学习】按钮;如无【去学习】按钮则说明老师并未发布该课程的公开课,请选择其他课程
您当前身份为学生,仅老师可提交共享课选课申请。
该门课程未发布公开课,请选择其他课程~
该门课程为资源库课程,请去学堂选择【资源库课程】~
您当前选中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