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与作品分析》是音乐专业在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融合了曲式的严谨构建与作品深度解读的双重维度。 其中,曲式部分将引领大家深入了解音乐作品内在的逻辑结构,揭示不同类型的规范形式,如一段曲式、二段曲式、三段曲式、三部曲式等等,使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些经典曲式范型的基础原理和实际运用。 而“作品分析”环节,则更多地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对音乐作品的各个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指导性的研究。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对作品进行浅尝辄止的认识,更是为了达成对音乐内涵的深刻洞察和全面领悟。这一步骤对于每一位音乐人都是至关重要的。表演者,可以借此找到准确表达和诠释音乐的坚实根基;音乐理论学者,能够确立评价和研究音乐作品的专业标准;而对于音乐创作者而言,他们能够从中汲取更为丰富多元的创作技巧,将音乐的形式与内容浑然一体的进行结合。
累计选课
179人
选课学校
1所
公众学习者所属学校
34所
累计互动
155次
了解
更多
讲师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2005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钱仁平教授;2008年任教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担任作曲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201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贾达群教授;2016年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至今。在此期间,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其中在2007年北京国际现代音乐节“勋伯格研讨会”的论文、作品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13年参加第二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所提交论文荣获三等奖。在学术研究领域,多篇有关音乐创作、音乐分析、音乐教育和教学的学术论文在《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并承当了多项省市级重要科研项目。 自2012年起在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先后开设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视唱练耳、键盘和声与即兴伴奏、新音乐导读等课程,深受好评。
副教授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理论博士。目前主要从事于中国当代作曲家与作品的研究,以及复调思维在我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作曲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复调子课题结项撰稿;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当代室内歌剧研究》等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在《音乐艺术》《人民音乐》等刊发文十余篇,曾获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歌剧理论评论人才培养”“新时代交响乐创作理论与评论人才培养”优秀论文;首届中国音乐评论比赛三等奖;全国首届歌剧评论比赛三等奖等。
老师您好!感谢您对本课的认可,请准确填写您的个人信息,
我们的运行服务专员会跟您联系,沟通选课事宜。
提交成功
我们的运行服务专员会在1-3个工作日内同您进行电话沟通,请保持手机畅通
请选择您的使用目的
该门课程当前学期未运行哦~
如您是为了自我提升请选择下方【去学习】按钮;如无【去学习】按钮则说明老师并未发布该课程的公开课,请选择其他课程
您当前身份为学生,仅老师可提交共享课选课申请。
该门课程未发布公开课,请选择其他课程~
该门课程为资源库课程,请去学堂选择【资源库课程】~
您当前选中的课程